7月14日上午,湖南省兒童醫院皮膚科診室里上演了驚險一幕:一對年輕父母抱著哭鬧不止的女嬰樂樂(化名)緊急求醫,孩子右手第二指已腫脹發黑,觸目驚心。原來,樂樂近一個月來頻繁吃手,家人嘗試多種方法勸阻無果后,輕信網上“捆綁法能快速戒吃手”的說法,用彈性繃帶將孩子手指纏繞數圈,結果釀成大禍。 劉女士立即帶孩子就近就醫,但治療未見明顯好轉。為求進一步治療,他們來到了湖南省兒童醫院。接診的羅鴦鴦副主任醫師檢查后發現,樂樂右手第二指遠節指腹皮膚已壞死,皮下組織腫脹明顯,指腹皮膚瘀紫,提示血液循環嚴重受阻。羅鴦鴦指出,彈性繃帶看似寬松,實則會隨孩子活動越勒越緊,加上嬰幼兒皮膚嬌嫩、血管纖細,長時間捆綁極易導致局部缺血壞死。若再延遲松解繃帶,壞死可能蔓延至指骨,屆時可能需要手術截指。 醫院迅速為樂樂啟動了治療程序:完善相關檢查后進行臭氧水療,清除壞死組織;紅光照射治療消炎消腫;再使用促進生長、促進血液循環及抗感染的藥物換藥。經過精心治療,樂樂的傷口明顯好轉。羅鴦鴦提醒劉女士,回去后要細心觀察樂樂手指的顏色、溫度和腫脹程度,通過孩子的哭聲和肢體反應判斷恢復情況。她解釋說,治療期間需嚴格預防感染,每天換藥時都要小心翼翼,避免觸碰脆弱的新生組織。雖然嬰幼兒組織修復能力較強,但壞死區域的皮膚愈合仍需要2-3周的時間。 羅鴦鴦還特別提醒廣大家長,嬰幼兒吃手并非“錯”,而是他們感知世界的正常方式。0-1歲是口腔敏感期,孩子通過吮吸、啃咬探索物體,吃手能給他們帶來安全感,還能促進口腔肌肉發育和神經協調。只要保持手部清潔,吃手是完全無害的,多數孩子到2-3歲會自然消退。家長對“吃手危害”的擔憂多源于誤解,切勿輕信偏方,以免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傷害。 |